干部培训趋势的七种转变
发布时间: 2015-11-26
浏览次数: 131
来源: 党校
作者: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育人是用人的基础”,所以,“务必把培养教育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并且要根据当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和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地对干部进行培训。由此可见,分析研究在社会主义市经济条件下干部培训的变化趋势与客观要求是搞好今后干部培训、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既然如此,那么今后干部培训的变化趋势与客观要求应该怎么样呢?

  目标变“拿文凭”为“添本领”。文凭与本领虽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又有着严格的区别。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为了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仅要求有一支文化程度和学历层次高的干部队伍,而且更需要有一批工作能力和实际本领强的领导人才。因此,我们在干部的培训中,就不仅要让受训者通过培训,拿到高层次的文凭,更要使受训者通过培训,增添干事业的本领。通过培训,要使我们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掌握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硬本领,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战场”上运筹自如地指挥“千军万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沉着冷静地战胜“惊涛骇浪”,取得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辉煌成就。

  对象变“少而精”为“多而广”。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需要吸收全国亿万群众共同参加,仅靠极少数的干部是不行的。为此,我们就必须重视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变过去的“少而精”为今后的“多而广”。具体来说,我们不仅要培训“元帅”,而且要培训“将军”;不仅要培训“专家”,而且要培训“博士”;不仅要培训“千里马”,而且要培训“老黄牛”;不仅要培训“司令员”,而且要培训“指导员”;不仅要培训“政治家”,而且要培训“企业家”;不仅要培训“组织者”,而且要培训“战斗员”。总之,要培训出一大批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千百万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内容变“空对空”为“实打实”。我们在干部培训中,要坚决改变脱离客观实际、不顾现实需要的不良倾向,大力发扬联系实际、服务实践的优良传统。必须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培训内容,迅速调整课程设置。通过更新已经过时的、扩充目前急需的、增加将来有用的,使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课程设置更具合理性。概括地说,通过培训,不仅要求干部熟悉马列主义、掌握领导科学,而且要求干部精通经营管理、了解现代科技,由“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当前,尤其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让干部能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施有效的组织指挥、进行成功的领导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指导。

  形式变“一锅煮”为“分餐制”。虽然干部的工作有许多的共性,但由于其处于不同的层次,属于不同的类型,分布在众多的岗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所以,干部培训应当承认其差异性,注意形式的灵活性,不能实行“一锅煮”,而要多作努力、克服困难,推行“分餐制”。只有这样,各级各类干部在培训中才能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吸收紧缺的特定“营养”。因此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素质修养,丰富知识,加深理论功底,积累实践经验,迫使自己早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好一点,从而成为“多面手”,以适应培训工作复杂多变的要求。

  方法变“单向灌”为“多向流”。以前,我们在干部培训中往往使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我们必须扭转信息单道传递的状况,代之以多向交流、多方讨论的做法,使学员在交流中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在讨论中得到启发、明辨是非,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干部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办学变“关进笼”为“走出门”。以往我们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种封闭的教学方式,即把培训对象集中到学校或干校,关在课堂这只“笼子”里进行教学。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更大的系统之中,并与之发生各种联系,进行广泛交流。干部培训也不例外,作为干部培训阵地的党校、干校,也同样置身于社会这个更大的系统之中,其传授的知识不仅来源于社会系统的实践中,而且要在社会系统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和鉴定,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为了搞好干部培训,必须将培训对象带出“门外”,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即要把培训对象带到工厂去讲“企业管理”,带到农村去讲“科学种田”,带到特区去讲“对外开放”。只有这样,培训对象才能学得活、记得住、用得上。

  师资变“老面孔”为“新阵容”。师资的选配是干部培训工作的极其重要一环。我们在选配培训干部的师资时,必须花大气力,明确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概括地说,我们要选配那些党性修养好、理论功底深、实践经验多、授课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组成理想的队伍。为了始终保持这支队伍具有旺盛的活力、优良的素质,我们要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经常更新调整,进行优化组合。

作者:陈国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委党校)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