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四个必须”的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个必须”的要求为新征程上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提供了前进方向、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上和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的。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明显加快,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二、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没有质量的有效提升,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没有数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和技术的支撑。要坚定不移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量的增长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转向质的提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集中统一领导,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重大决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形成完整内需体系。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运行看,高质量发展应该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宏观经济循环,调整优化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不出现大的起落。
三、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们破解发展问题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回顾过去,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展望未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持久动能。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而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必须有效破解经济结构失衡难题,因势利导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体制机制是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这个根基,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和促进。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进一步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更加突出民生指标和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把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作为发展成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让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
四、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高质量发展要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又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一件接着一件办,锲而不舍向前走,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和本质要求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必然要与共同富裕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呼应、相契合。要按照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推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让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更多、更公平、更可持续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坚决把党中央作出的高质量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作者:顾严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研究员)
来源:求是网
编辑:柳娜
责编:龙晓雪
编审:张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