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精神激发接续奋斗伟力
发布时间: 2021-04-13
浏览次数: 321
来源: 党校
作者: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刻认识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将为我们接续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上下同心,在脱贫攻坚中凝心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心合力、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足迹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员干部勇担责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逐渐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创新社会帮扶方式。上下同心,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更凝结成了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

尽锐出战,在旌旗指引下一鼓作气。尽锐出战,重点在“尽”,集中一切力量、资源,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关键在“锐”,派出精锐力量,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点在“战”,在最后关头,火力集中,精准出击,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决战决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在党中央的部署下,我们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挖“穷根”,采取“硬核”措施,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国各地各部门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

精准务实,在直面问题中笃行致远。精准务实,体现了脱贫攻坚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生动的体现。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只有贯彻精准扶贫方略,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对症下药,取得真实成效。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多次强调:“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一方面,各地坚持“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另一方面,坚决反对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开拓创新,在时代潮头前奋楫争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深刻指出的:“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组织人类历史上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闯新路、开新局。开拓创新,既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勇闯新路的创新意识,更为我们的脱贫伟业增添了强大助力。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使得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攻坚克难,在千磨万击下咬定青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脱贫攻坚既是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画卷,也是一场千磨万击的艰苦鏖战。脱贫攻坚点多、线长、面广、环节多、挑战大,加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冲刺收官阶段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任务难上加难,因而更加需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广大扶贫干部带领贫困地区人民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贫困难题。攻坚克难,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奋发勇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和意志,激励着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栉风沐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以及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岗位的1800多名同志,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以青春献祖国,英雄无悔;以热血赴使命,气壮山河!

不负人民,在殷切期盼中载誉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也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民生诉求,始终把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脱贫成效和脱贫质量的重要尺度。另一方面,调动广大贫困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赋予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生产培训班,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自身素质;开通就业创业绿色通道,扩宽困难群众脱贫道路;设置扶贫岗位,实现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实践证明,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负人民,不负期盼,同进于大道,共臻于大同,才能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首来路,脱贫攻坚的每一步都包含着磨砺;接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每一程都离不开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引领我们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迎来千百年的圆梦时刻。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更加坚定的信仰,更加积极的行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郑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