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出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实现这一宏大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砥砺前行。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值全面启动、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扩大和增强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内容的思想认同和行动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为此,应高度重视各方的关切和疑虑,尊重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网络,深化沿线国家智库交流合作,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增信释疑,为共建“一带一路”建立政策沟通交流机制,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是中国向沿线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基础上寻求沿线国家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促进各国政策沟通中,智库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智库不仅具有专业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等优势,还是政府与公众、政策沟通与学术研究之间的重要桥梁。智库不仅通过专业研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建议,还可以通过媒体介绍研究成果,帮助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在扩大共识的同时缩小国家间认知方面的差距。
为此,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应深化智库合作,构建沿线国家智库网络。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形式,充分调查、反映沿线国家困难、问题、关切与疑虑,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增强信息交流,促进政策沟通,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创新、决策咨询、磋商沟通与方案设计,进而实现国家间政治互信、政策协调。
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和潜在挑战。通过“一带一路”智库网络平台建设,应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智库合作体系,在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过程中,达成合作新共识,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咨询。应重点发挥沿线国家智库在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方面的作用,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要目标,以沿线国家智库为重要平台,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深耕智库合作内容和机制,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网络,应遵循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主要思路如下:
建立开放型智库网络,统筹利用国内国外智库资源。初步考虑,由我国智库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权威智库共同参与,建立面向全球所有智库的开放型国际智库网络。用5年时间推动沿线重点国家智库合作,建立形成国际智库网络的主体框架。同时,协调国内有关部委和省区市智库机构,作为中方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对外合力。
转变和创新智库国际交流合作方式。构建国际智库网络,基本目标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交流合作,增信释疑,凝聚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在合作方式上,可采取委托研究、资助研究、联合研究等多种形式;在经费筹措管理上,要共营共担,按国际通行办法和机制进行管理。
建立常态化智库对话、人员交流与合作研究机制。要以国际智库网络为平台,建立智库研究成果交流、共同发表成果、联合召开小型学术研讨会等机制;建立智库专家互访机制,重点支持沿线国家智库学者访问、研究和培训;建立合作研究机制,委托、资助、聘请有关国家智库和学者开展研究,及时反映沿线国家的困难、问题、期待与利益诉求,提出解决方案。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发展高层论坛。要以国际智库网络为平台,组织举办年度“一带一路”国际发展高层论坛,介绍和分享中国以及相关国家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就“一带一路”建设和相关国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力争打造成为沿线国家政产学研各界进行综合研讨的高端平台。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局长;本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